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文章详情
信息共享与隐私的博弈--中
会飞的猪
2017-09-01
826人已围观
简介白码驿站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知识共享社区,专注于为开发者打造一个纯净的技术交流社区(源码下载,免费在线图片压缩,jquery插件,插件下载,JS/CSS在线压缩。)-白码驿站
2.调查基本情况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面向全国各地,包含不同的年龄与学历阶层,为了全面并且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关于信息共享与隐私博弈看法的总体情况,该报告从调查群体的学历方面,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到412份样本。其中中学以下约占总人数的1.94%,中学约占8.74%,大专约占14.81%,本科约占68.2%,硕士约占5.58%,博士约占0.73%,不同层次所占比列是:8:36:61:281:23:3。
2.2调查方法
在这次调查中,采用了面谈调查、电话访谈、查阅资料、、登门拜访、小组座谈等多种方式,获取了大量资料和数据,并且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调查结果,调查小组在多个网站上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收到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网民的问卷反馈。这些数据帮助我们有效规避了实地走访受地区限制而无法全面获取数据导致的结果不准确问题。
此外,为了规避网上调查分析的群体存在年龄或学历偏向因素的可能性,所以在这次调查中需要立足整体形势,以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所研究的样本信息。
3.调查内容及分析
3.1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说明
本次调查内容的分析主要围绕信息共享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与在使用互联网时可能造成的隐私泄露这两大方面展开。首先展开对互联网用户基本信息的调查;其次用户的互联网浏览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用户对互联网信息共享功能方面上的态度和看法;随后了解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隐私泄露问题;最后,评衡用户享受信息共享福利的同时可能存在隐私泄露问题的态度倾向。从而得出问卷的分析结论。
其中,用户基本信息、互联网信息共享功能、互联网的隐私状况、权衡信息共享与隐私、用户态度倾向为一级维度,并从一级维度的不同方面相应的确定出二级维度的内容,具体如下表3.1所示:
表3.1大数据在信息社会应用发展的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一级维度 | 分析类目 |
用户基本信息 | 1.性别 |
2.学历(A.中学以下B.中学C.大专D.本科E.硕士F.博士) | |
3.年龄(15以下,15-18,19-25,26-35,36-45,46以上) | |
4.职业(A:学生B:公务员C:公司职员D:企业家 E:自由职业者F:IT从业人员G:教师H:个体商业户I:军人J:商业、服务业人员K:农民、渔业、林业、农业从业人员L:其他()) | |
互联网信息共享功能 | 1.调查用户曾经在网站上填写过以下哪些个人资料?(*可多选)A:手机号码 B:真实姓名 C:身份证号 D:银行卡号 E:家庭住址 F:邮箱 |
2.调查用户在使用手机、电脑中会将下面哪些信息共享到云平台或云端?(如QQ微云,iCloud,百度云盘等)A:姓名、年龄、体重B:个人健康状态C:社会身份(如:学生)D:QQ、微博、人人等社交账号密码E:手机号码、家庭电话、住址F:个人财产状况G:私人所处的空间/定位信息(如:寝室)H:个人档案材料I:照片、视频J:通讯录K:银行卡号L:其他 | |
3.调查用户在对天猫等电商平台记录并分析您的浏览行为来为您提供例如“猜您喜欢”等推荐服务时是否对其的购物有过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很方便B:感觉一般,没怎么用到C:没有注意到过 | |
4.调查用户在使用百度地图、美团等生活服务类软件时会共享自己的位置信息或者描述一些其他信息吗,如详细的时间、人物或事件? A:每次(100%)B:经常(70%)C:偶尔(30%)D:从不(0%) | |
5.调查用户对共享一些信息对其的日常生活有帮助吗?(比如微信可读取手机通讯录来添加好友)A:有很大帮助,觉得很方便B:没什么帮助,没有用过C:视情况而定 | |
6.调查用户是否愿意使用其他软件时用其的手机号、微博、QQ、微信等合作账号登陆避免重新注册新账户的麻烦? A:有时会B:经常使用C:从来不会 | |
互联网的隐私状况 | 1.调查用户在安装某些应用软件客户端或者手机APP或者注册账号的时候,弹出的隐私条款或者授权确认信息,用户是否有认真阅读过吗? A:每次都会认真查看B:从来不看C:偶尔会看看 |
2.调查用户是否会因为一些网络促销活动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 A:会 B:偶尔会 C:从来不会 | |
3.调查用户平时会在购物后接到推销电话么?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 |
4.调查用户是否愿意其的个人信息通过搜索引擎被搜到以提高个人知名度 A:非常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 |
5.分析用户在与电商购物的快捷便利相比,购物中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会有泄露的可能性,你是否会继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 A:是B:否 | |
权衡信息共享与隐私 | 1.调查用户在公共场合,如果有未知提供者的免费wifi可以使用,你会直接使用吗?A:不会B:肯定会 |
2.调查用户认为其的个人信息会通过哪些渠道被记录(*可多选) A:个人(无意)B:电子商务运营商C:搜索引擎D:各类表格的填写E:监管部门F:网上注册G:聊天工具H:物流公司I:电子邮件J:其他 | |
3.调查用户在网络平台(微信、QQ、facebook、微博等)上,其的哪些个人信息曾经未经您同意被使用或泄露(*可多选)A:私人照片B:微博关注C:显示地理位置(定位功能)D:注册时填写的基本信息E:不清楚是否泄露过F:从未泄露过G:其他 | |
4.调查用户无意留下且被记录的个人信息对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可多选)A:骚扰电话、垃圾短信B:帐号密码被盗C:上门推销D:目前还没有E:其他 | |
5.调查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您不愿意被记录的个人信息有哪些(*可多选) A:论文的搜索痕迹B:网址的搜索记录C:账号、密码等D:视频音频的搜索记录E:其他 | |
6.调查用户是否有定期清除浏览器历史记录的习惯* A:一周一次B:一月一次C:想到了就清理一下D:从不E:其他 | |
7.调查用户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保护个人隐私(*可多选) A: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B:规范电子信息服务商C:完善法律法规D:建立更好的网络信息保护秩序E:其他() | |
用户态度倾向 | 调查用户是否愿意用部分隐私换取便利 A:愿意 B:不愿意 C:视情况而定 |
3.2调查结果分析
该报告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和交叉性分析。其中,描述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样本的整体分布情况,交叉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网民在信息共享与隐私的了解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如下:
(1)调查受访对象
本次关于信息共享与隐私的博弈—大数据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问卷从2015年10月18日开始到10月28日,共持续10天,总共收回样本总数412 份问卷数据,受访对象涵盖了中国当前社会的各个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人,有很大的可信度和可借鉴性。
(2)性别和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男女比例分布较均匀,整体上来看,女性比男性稍多,但对整体数据分析最后结果没有影响。
图3.1 性别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阶段的人,从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到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涵盖,但主要是19~35岁的社会劳动者,而这类人也是大数据信息统计的主力军。
图3.2 年龄分布
(3)文化程度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社会上从中学以下到博士学历的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9.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8%;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6%;接受小学教育的26.8%万人。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本次问卷更偏向于受过中学和大学,包括大专在内文化程度的人群。
图3.3 文化程度分布
(4)职业分布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包含了多种社会不同职业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3.4 职业分布
(5)个人基本资料网站填写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在个人登陆网站平台浏览网页信息时,都间接或是直接的将个人信息遗留在网站。手机号码,真实姓名和邮箱地址是用户在注册网站或是登陆网站时使用最多的个人信息,所占比例达各到85.3%,73.01%和73.01%。
图3.5个人信息网站填写
(6)共享云平台的个人信息
用户由于清理手机,备份数据等原因,会将个人信息共享到云平台如QQ微云,iCloud,百度云盘,实现云端存储。其中个人社会身份,姓名、年龄、体重,和比较占手机内存的照片,视频是被上传最多的个人信息。
图3.6个人信息网站填写平台共享
(7)电商与网站平台推荐信息是否有效
用户在购物网站或是搜索网站浏览过大量相关信息后,转而跳去另一个门户网站看新闻或是其他东西,网页旁边的广告播放的正是之前搜索过的东西。这些信息对于25.73%的调查用户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61.65%的用户而言感觉一般,没什么作用;而对于12.62%的用户来说这些信息不曾被注意过,显得毫无价值。
图3.7平台推荐信息是否有效
8)用户在使用生活服务类软件时,是否会共享自己的位置或其他信息的频率分布。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了用户在使用百度地图、美团等生活服务类软件时,是否会共享自己的位置或其他信息,如详细的时间或事件以及频率。在所调查的用户当中,有5.34%的用户表示自己“每次(100%)”都会共享,28.16%的用户表示自己“经常(70%)”,49.03%的用户表示自己“偶尔(30%)”,17.48%的用户表示自己“从不(0%)”。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用户在使用生活服务类软件时,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共享一些私人的信息,而不太考虑这些信息是否会泄露自己的隐私。
图3.8共享自己的位置或其他信息的频率
(9)用户对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帮助的态度分布。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了用户认为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帮助的看法,例如微信可读取手机通讯录来添加好友。其中,30.1%的用户认为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觉得很方便”,25.73%的用户认为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没什么帮助,没有用过”,44.17%的用户认为“视情况而定”。这表明大多数用户认为有些时候,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是有一定帮助的,表明大数据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确实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和帮助,同时也是一场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和博弈。
图3.9共享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帮助的态度
(10)用户对用合作账号登陆,避免重新注册新账户的麻烦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用户对QQ,微信,微博等合作账户登录软件,来避免重新注册的麻烦,所持有的态度,其中有45.87%的用户表示自己“有时会使用”,47.09%的用户表示自己“经常会使用”,7.04%的用户表示自己“从来不会使用”,这些分布比例,说明了大多数用户为了方便简单,在无形间把自己的信息数据泄露了出去,表明的大多数用户对自己隐私不太关注。
图3.10用合作账号登陆,避免重新注册新账户的麻烦
(11)用户对隐私条款,授权确认信息的关注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用户在安装某些应用软件或者注册某些账户的时候弹出来的信息,是否认真仔细阅读,其中有47.96%的用户“偶尔会看看”34.22%的用户“从来不看”这就表明的人们对自己的隐私不重视,大部分用户缺乏隐私保护意识,有些关于的隐私的条款或者选项有可能间接或者直接的泄露了用户的基本信息,这就对有些数据分析的公司,有了获取用户信息的可趁之机。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隐私的保护是重要。
图3.11用户对隐私条款,授权确认信息的关注的分布
(12)用户对网络促销活动留下个人信息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 调查了人们在网络促销活动上是否留下及认真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其中有59.76%的用户选择”偶尔会”,7.95%的用户选择”会”,总共占全部用户的67.71%,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隐私持有不太在乎的态度,而且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忽视自己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为了促销活动抢购,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出去,在利益和隐私方面,大多数人偏向了利益。所以隐私保护应该深入人心。
图3.12用户对网络促销活动留下个人信息的分布
(13)购物后是否接到推销电话的情况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人们是否在购物后接到推销电话,其中有31.57%的人在购物后接到了推销电话,还有26.99%的人不确定,占了所有调查人员的一大部分,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购物中,在人们无意的情况下,商家记录了人们的个人信息,为人们增加很多骚扰电话的可能,这就是隐私及个人信息泄露后带来的不良后果,泄露后的信息有可能遭到商家的低价转买,增加了人们上当受骗的机会,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更加说明了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图3.13购物后是否接到推销电话的情况分布
(14)人们是否愿意用个人信息来提高知名度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人们是否愿意您的个人信息通过搜索引擎被搜到,以提高个人知名度。其中不愿意的人群占全部的76.94%,由此可见,大多数人们并不愿意主动的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不愿意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更加说明了,大多数人们的信息泄露,都不是自己有意,在无形间,在某些特殊的情况,把自己的信息隐私留下了。
图3.14人们是否愿意用个人信息来提高知名度的分布
(15)人们在电商平台购物中填写的个人信息,会有泄露的可能性,是否会继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人们天猫等电商平台购物中填写的个人信息,会有泄露的可能性,还是否会继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 ,结果显示 59.71%的人选择会继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由此可见的人们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在意自己的信息是否泄露的,对电子商务平台有较高的信任度,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某些需求还是会不注重自己的信息是否泄露。
图3.15由于存在信息泄露问题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电商平台
图3.15人们在电商平台购物中填写的个人信息,会有泄露的可能性,是否会继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分布
(16)人们是否使用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的情况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人们在公共场合,如果有未知提供者的免费wifi可以使用,是否会直接使用,结果表明有28.64%的人选择了会使用公共场合免费的,有50.97%的人们表明会视情况而定。由此可见,人们缺乏对自己隐私安全的保护,不清楚哪些情况有可能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所以人们自己的隐私数据在人们忽视的请况而泄露。
图3.16人们是否使用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的情况分布
(17)个人信息会通过哪些渠道被记录的调查分布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人们认为自己的隐私会在哪些渠道被记录下来,其中有64.08%的认为在网上注册时被记录,59.47%的人认为自己的隐私被电子商务运营商记录,有41.99的人们认为被搜索引擎而记录,有54.13%的人们认为自己的信息在聊天工具上被记录,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发展,大部分的个人信息是在网络上被记录,所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应该关注到在互联网的各种活动自己是否直接或者间接的留下自己的信息,互联网是记录人们的个人信息的一大方面。
图3.17个人信息会通过哪些渠道被记录的调查分布
(18)在网络平台(微信、QQ、facebook、微博等),您的哪些个人信息曾经未经您同意被使用或泄露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在网络平台,哪些个人信息曾未经同意被使用或泄露,其中有45.87%的人不清楚是否泄露过,有37.86%的人填写的注册基本信息被使用或泄露,有37.38%的人显示地理位置泄露,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不重视,缺少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在网络平台填写自己的信息时也没有想过泄露的后果。
图3.18在网络平台(微信、QQ、facebook、微博等),您的哪些个人信息曾经未经您同意被使用或泄露
(19)无意留下且被记录的个人信息对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无意留下且被记录的个人信息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其中有73.25%的人受到过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影响,有43.61%的人受到服务信息提示的影响,有28.43%的人账号密码被盗,有19.04%的有上门推销的经历,由此可见,无意中留下的信息被人利用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不重视会为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填写个人信息时需要多加小心。
图3.19无意留下且被记录的个人信息对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20)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哪些个人信息不愿意被记录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大家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哪些个人信息不愿被记录。其中79.85%的受访者不愿自己的账号及密码被记录,48.06%的受访者不愿网址的搜索记录被记录,37.14%的受访者不愿意自己的视频音频搜索记录被记录,同时论文搜索记录不愿被记录的也有20.63%。不难看出,大家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是有防范心理的,但自己不愿被记录的信息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浏览器记录。
图3.20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哪些个人信息不愿意被记录
(21)调查用户是否有定期清除浏览器历史记录的习惯
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了大家在上网过程中是否定期清理浏览器历史记录。
其中68.69%的受访者仅仅是在想到的时候才会清理一下,只有13.11%的受访者每星期清理一次,仍有7.52%的受访者从不清理。结合20题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大家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虽然有防范心理的,但自己却没有注意去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仅仅有隐私保护意识还不够,更要在实际生活中随时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
图3.21在上网过程中是否定期清理浏览器历史记录。
(22)在大数据时代保护隐私的方法
从数据统计中,调查者对大数据下的个人隐私有一定的关注,70.05%的人认为应该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68.45%的人认为应当规范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行为,在数据单向透明的流动中,不能在用户不允许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私下营销。63.59%的人认为应该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法律手段来维护个人以及国家隐私信息。68.2%的人认为应该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保护秩序,个人以及服务商等自觉遵守,自觉维护,隐私安全,在保护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国家安全和共同分享大数据之间找到平衡。
图3.22大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23)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愿意用部分隐私换取便利
数据泄露是可怕的,当我们在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的隐私被记录或是被交易,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我们都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受害者。但是如果我们知情或是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数据交换,还是有人可以接受的。有8.73%的人愿意用部分隐私换取互联网中的便利或是权限。有58.01%的人考虑到自己隐私的完整性不愿意进行交换。而还有33.25%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图3.23用部分隐私换取便利意愿分布
Tags:
很赞哦! (0)
上一篇:信息共享与隐私的博弈--上
下一篇:信息共享与隐私的博弈--下
点击排行
文章分类
- C# (211)
- Excel操作 (7)
- Ext.Net (1)
- FTP (7)
- Git (1)
- Html (7)
- JavaScript/Jquery (173)
- Json (5)
- PhotoShop (60)
- Sql Server (48)
- SVN (5)
- Tesseract-ocr图片识别 (5)
- UML (1)
- VS代码折叠插件 (1)
- winform (2)
- 操作IP地址 (5)
- 操作PDF (5)
- 插件 (166)
- 发送邮件 (2)
- 过滤HTML标签 (2)
- 缓存 (1)
- 跨域 (1)
- 目录操作 (14)
- 软件 (25)
- 视屏操作 (2)
- 数据库恢复 (2)
- 数据库优化 (5)
- 图片操作 (16)
- 文件操作 (24)
- 序列化 (3)
- 压缩 (5)
- 验证码 (4)
- 正则表达式 (21)
- 字符串加密 (11)
猜你喜欢
- SQL Prompt 免费下载 (SQL自定义插件的安装与激活:新版)
- Tesseract-OCR 中文识别
- 大公司为什么还在采用过时的技术
- C# 操作Excel , 支持超链接 跳转Sheet 页面,HSSFHyperlink函数
- SQL SERVER 2012 误删数据恢复过程
- X-UA-Compatible 解决IE浏览器样式不兼容问题
- sql Service 海量数据查询,如何提高查询效率--数据库分区
- LoadRunner 安装+汉化+破解
- sql Service 海量数据查询,如何提高查询效率--数据库设计
- C#中构造函数的执行序列(构造函数初始化器 this base)
- html5+ajax实现文件拖拽上传
- sql Service 海量数据查询,如何提高查询效率--SQL语句优化
评 论